新闻热线:0557-3035678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这是安徽的“底气”!
2022-03-07 10:22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粮食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向好,农民增收步伐在快车道运行,这是安徽战胜各种困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底气所在。

· 一份817.52亿斤重的“承诺” ·

时值惊蛰,春雷激荡,万物生发。

辽阔的皖北平原上,4280万亩冬小麦抖动着叶片醒来。田野里机器轰鸣,到处是浇水施肥的农民;皖江两岸,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大棚外的油菜大部分已进入蕾薹期,皖南地区和沿江部分田块已开了花,金黄一片。

早春安徽,孕育无限生机。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我省按照国家要求,全年安排播种面积10953万亩,保证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总产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 “十八连丰”,顺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也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817.52亿斤,这个总产量在全国排到第4。同比增产的13.72亿斤,足足占全国增量的5.1%。

10多亿人吃饭,粮食从哪里来?安徽是31个省市自治区里,用一只手数得过来的那几个。如今,安徽是全国仅有的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也是南方省份里唯一一个。数据显示,近5年安徽外销粮食每年都超过1300万吨,而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坚定不移扛粮食安全担子,这是安徽对国家的庄严承诺。

· 一个强农富农的路线图 ·

3月4日一早,合肥,一场特殊的工作会召开。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农业农村局长集体观看典型案例宣传片,并聆听“两强一增”培训讲解。

安徽目前离农业强省还有差距。农业要强,农民要富,我省已启动重大行动“两强一增”。两强,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一增,即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越来越成为增产增效的主动力。推进科技强农,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提高到67.5%。为此我省将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6大行动。

谁来耕种土地?手持镰刀劳作,是许多游子梦回的场景。但时代早已走远,农业已进入装备时代。

推进机械强农,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85%。为此我省要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大行动。

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全省将投入各类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50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万台,高效能植保机械18万台(植保无人机3万台),耕整地、施肥机械10万台,水稻插秧机2万台。在病虫害防治上,将组织发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5300个以上,落实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模式。

加快农民增收,我省将会聚焦补齐短板,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4大行动,力争2025年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一幅见山望水的美丽画卷 ·

村落,是乡愁最重要的具象之一。

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安徽大力推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

去年,省以上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此外市级按照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县级不少于1000万元配套投入,全面推进767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累计9598个,其中省级中心村6558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

到2025年,我省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即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服务功能向周边村庄延伸。力争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直接受益人口占全省农村常住人口40%左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的家园更宜居。文件指出,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强调要“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明确要求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我省将严格落实这些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搞“一刀切”。要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更符合实际的方式方法,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

不断地探索中,安徽对村落和院落的价值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巨变的年代里,家园并不只在过去,家园更是未来。以奋斗与奔跑的姿态,将今日之蓝图织成流光溢彩的现实,便是明日故乡的模样。

见山望水,记住乡愁。

从惊蛰出发

携手去迎接更美好家园吧!


新媒体编辑:崔明月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