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7-3035678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改好农村“小厕所” 改出文明“大民生”
2022-04-25 14:42   来源:拂晓新闻网   作者:   

近日,记者走进埇桥区顺河镇周寨村村民耿月红家的院子看到,原本搭建的旱厕已经改成了水冲马桶。厕所外有两个大瓮从地下连接着马桶管道,就是靠着它们,污水粪便被净化利用。

“两个大瓮是粪污过滤池,能起到过滤净化作用。”耿月红告诉记者,过滤池由沉淀池、发酵池组成,污水经过粪污沉降等过程,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过滤净化后的水可以用来浇菜地,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耿月红家是2021年全市45128户农村改厕中的一户。随着“厕所革命”走向纵深,越来越多的农户完成改水改厕,享受民生工程创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78岁的村民薄运华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住上小洋楼,用上和城里人一样“洋气”的水冲马桶。

“过去农村厕所就是在自家院里或院外简单搭建的,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到了夏天,上厕所都得带把扇子赶蚊子,不及时清理就会臭气熏天。城里来了亲戚都不愿意在这里久待,就怕上厕所。后来村里建了公共厕所,虽然干净卫生,但对于我们这种经常起夜的老年人来说,从被窝里爬起来再跑个几分钟到厕所,实在是不方便。”回忆起往日如厕难的经历,薄运华连连叹气。“现在新房子楼上楼下都有厕所,干净又卫生,跟城里人的房子一样,不仅如此,村里整体卫生状况都变好了。”薄运华说。

“在各级补贴资金支持下,绝大多数村民家中都用上了水冲厕所。”周寨村党支部委员姜永久是村里的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管护服务队队长,也是当地“厕所革命”的见证者。

姜永久告诉记者,当地农户改厕推出“一户一案”建设模式,有村民选择改造三瓮式化粪池水冲厕所,也有村民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双瓮式卫生厕所。他说:“根据群众意愿,村里常住的700户村民家中厕所已经完成改造。2021年,村里还新建了3个污水处理设施,如今村里的污水经过沉淀,再排到附近集中处理点二次净化,可直接用于灌溉。”

除了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厕所,周寨村的公厕也由脏乱差的旱厕变为水冲式卫生厕所。周寨村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深入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改造,在全村建设15座公厕。

在村中心广场的一座公厕,记者看到厕所内地面干净,设施齐全。“平时晚上我们都喜欢聚到广场活动,公厕建成以后,想上厕所再也不用往家里跑了。”一位村民说。

顺河镇党委副书记韩海城表示,从周寨村看顺河镇,农村“厕所革命”让整个镇子的风貌得到改变,真正应了“小厕所,大民生”这句话。埇桥区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埇桥区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补齐农村环境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的硬仗来打,以好事办好、小事办实的工作态度,走出了一条‘以水冲式为主,以集中收集粪污模式为辅,兼顾格式、瓮式厕污同治’的康庄路径。”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1年全市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任务45128户;全市8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91个污水处理设施,将乡镇接合部周边有条件的村庄,铺设地下污水管道,接入市政工程污水管网。

数据背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调研督查各县区;市农环办工作人员每周督查各县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和团市委召开改厕专题培训,要求各村村民代表和青年志愿者深入到每个改厕户家中,手把手教会群众科学使用卫生厕所……

围绕厕所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全市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施污水集中处置模式、市场化服务保障模式、乡村公益性服务模式或农户自行清掏模式。在鼓励农户自行清掏的同时,各乡镇建立厕所维修和粪污清掏服务站点。砀山县在部分乡镇依托种植大户建设了有机肥生产厂,将农作物秸秆和厕所粪污一并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埇桥区和灵璧县在各乡镇建设粪污暂存池,厕所粪污进一步发酵处理后作为粪肥浇灌农作物。埇桥区、泗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型有机肥生产厂,将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厕所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结合起来。萧县部分乡镇将政府购买的吸粪车交给种植大户管理,无偿为农户抽取厕所粪污。

农村改厕不仅要改好,后期还要管护好,这样才能让群众用得舒心安心。

为保障农村厕所“建好、用好、管好”,我市把9000多座农村公厕纳入管护机制,共投入9460万元,建立了98个乡镇管护服务站,成立一支6400余人的管护队伍,管护体系覆盖1026个行政村、81.2万户,320多万人受益。此外,各县区相应出台农村改厕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厕所粪污通过农户自行处理、大户收集、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模式,基本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不仅改变了农村居民如厕难的问题,还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乡风文明提升等“一根线”串起了宿州新农村的文明新风尚,改出了美丽乡村,改出了品质生活。

新媒体编辑:崔明月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