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7-3066397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2024-08-14 10:29   来源:建设银行报   作者:   

烟火皖北,拾味宿州。让宿州声名远播的不只是萧县的全羊宴,还有符离集的烧鸡、砀山的黄桃……在建行金融活水的润泽下,这些偏居一隅的“老字号”焕发出新生机,不仅丰富了热气腾腾的生活,也链接起蓬勃发展的产业,成为金融助力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解。

■ 岳欣 徐爽

宿州,位于皖苏鲁豫四省交界,是安徽的北大门。烟火皖北,南北美食在此交融汇聚,衍变出独具特色的人间风味。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皖北全面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这座传统的皖北小城日渐成为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正向着全国百强市的目标奋力冲刺。好风凭借力,建行安徽省宿州分行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土特产推陈出新,推动“老字号”焕发新生机,让“果海粮仓”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352.3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47.43亿元。

“一份手抓羊肉、一份香酥羊排、两碗羊肉汤、十串羊肉串,老板,这些够我们两个人吃吧?”

“够了,你点的都是萧县特色。”

“加一个羊头,我要体验一下灵魂汁子,浇给!”

许堂五香羊肉馆里,一对年轻的情侣被羊肉汤鲜美的味道吸引,找了临窗的位子坐下,扫码、下单、坐等。此时,后厨的大锅里,大块的羊肉在浓汤中炖煮,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盛夏时节的一碗美味鲜香的羊肉汤,是很多萧县人的滚烫记忆。如今,这一习俗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一进三伏,不仅萧县万人空巷,周边淮北、徐州、合肥甚至更远城市的人们都会慕名而来,到萧县品尝“全羊宴”,体验伏羊文化节。

从绿皮火车上的头号美食到地方产业支柱

刘老二烧鸡门店内,前来购买烧鸡的客户络绎不绝

“大火车开到了符离集,符离集端出的是烧鸡……”地处京沪铁路沿线的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集镇,因白居易的一句“离离原上草”家喻户晓,又因一道中华老字号美食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头衔——“中国烧鸡之乡”。

从朝中贡品到省级非遗,这道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名肴历久弥新,不仅入选“中国名菜谱”,还斩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宿州埇桥名扬四海的特殊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符离集烧鸡以其卓越的品质、独特的口感,走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当年绿皮火车上的头号美食,如今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2023年符离集烧鸡产业总产值超20亿元。

烧鸡产业做大做强的背后,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功不可没。创办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刘老二烧鸡,传承了刘氏家族对中华美食工艺的匠心与坚守。刘勇奎,第三代烧鸡管理人,其祖父上世纪40年代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自创了刘氏烧鸡加工秘方,父亲则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设烧鸡厂,注册商标“刘老二”,手绘设计草图,寻找工厂制作出第一批烧鸡制作生产机器,带动符离集烧鸡产业打响从家庭作坊走向全自动化机械生产的“第一炮”。刘勇奎秉承父辈的初心,1992年退伍回乡专心研究起烧鸡制作技艺。为了让烧鸡“飞”得更远,刘勇奎优化管理体制、改革生产设备、改进卤制工艺、严格把控品质,确保“每一只烧鸡走上餐桌前都经过了严格的体检。”在刘勇奎手里,刘老二烧鸡品种从单一的鲜烧鸡发展到现在四大类数十个品种,销售渠道也从“提篮小卖”到线下推广线上销售。目前,刘老二烧鸡在宿州市区拥有30家直营门店。

大街小巷的烧鸡直营门店,成为刘老二烧鸡与建行的合作起点。几年前,宿州政务新区支行上门走访,刘勇奎表示烧鸡都是当天卤制当天销售,即使是采用真空包装,保质期也都在7天到1个月,大多是当天拿货当天销售当天回款,资金流动方面没有压力,倒是每日直营店的账目核算让他头疼。店铺日间各自收款,日终统一汇总至公司,每日核算工作量大,难度也大。支行工作人员向其推荐了商户收单服务,并请第三方软件公司按照烧鸡门店的需求量身打造了收银系统,实现公司对门店账目的实时核对,不仅有效减轻了工作量,对账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对于这家日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来说,收单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商户收单系统上线使用后,为了帮助刘勇奎降低财务成本,支行工作人员建议他在建行开立个人账户,收单账户或关联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越多,享受的费率优惠越大,甚至可以实现零费率。听到这个利好消息,刘勇奎和姐姐都在建行开立了账户,随着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跟进,很快发展成为私行客户。除了专业的资产配置建议,支行还积极关注刘勇奎的非金融服务需求,邀请其拍摄全家福,为其父母安排体检并全程陪伴服务。融于细节的真情让刘勇奎感慨:“建行用匠心服务客户,就像刘老二集团用匠心传承烧鸡文化,都是对初心的坚贞不渝。”

2022年,刘勇奎有了新身份——符离镇符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民营企业老板任村第一书记,这在全市尚属首例。到任后,刘勇奎便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形式,在全村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烧鸡产业联合体,带领村民成立养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很多村民都想大胆尝试创业致富,但是多数村民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刘勇奎又一次想到了建行,这次,建行依然没有让他失望,通过省农担、“总对总”等担保方式,为符北村近10户农户办理了流动资金贷款。

一瓶黄桃罐头的产业化之路

黄桃熟了

世界黄桃看中国,中国黄桃看砀山。砀山黄桃色泽鲜亮、肉质细腻、酸甜多汁、果香浓郁,2018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于黄桃收获期短,不易储藏运输,当地百姓便把它制成了罐头。在砀山,几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罐甜甜的黄桃罐头。当地果农是这些罐头最早的“生产者”,一家几口人靠着传统的制作手艺组成一个小作坊,将多余的黄桃手工制成罐头,销售渠道也仅限于附近的集市。随着社会的进步,黄桃罐头早已走出家庭作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与金融、科技的碰撞中,走向世界,走向繁荣。

46岁的仝传伟从小受家族熏陶,熟悉罐头制作工艺,2000年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接手了家里的罐头生产厂,虽然只是一个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小生产车间,但是他一心想把砀山罐头推向更大的市场。

起初,因为当地同类企业较多,生产模式、销售模式都很相似,加上经验不足,仝传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前后,当地很多黄桃罐头厂走向衰落,甚至破产倒闭。困境之下,仝传伟大胆求变,承包了300亩黄桃果园,又收购了一些破产企业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砀山县科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也从几十人增长到几百人。经过几年摸索,2018年,科冠食品成功入驻砀山县经济开发区,从“食品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园区企业”,占地面积已达1万平方米。

也是从那时起,仝传伟与建行结缘。入驻园区之后,科冠食品在政府的引荐下,在砀山支行开立了基本户,企业的财务、经营、销售管理都越来越规范。2019年,仝传伟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升级改造生产线,他第一次想到了贷款。本以为企业刚起步,没有抵押物,贷款没那么好办,没想到建行工作人员很快给出了融资方案,向其发放了1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有了这笔资金支持,科冠食品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蒸蒸日上。每年7月到9月是黄桃采摘的黄金期,仝传伟采用“季产年销”的模式,在这个时期储存大量鲜果,集中作业,产出足够一年销售的罐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欣欣向荣的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交通受阻等原因,罐头销量锐减,大量积压,眼看企业资金链要断裂。

转机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黄桃富含丰富的维C和多种微量元素,常吃可以提高免疫力。”人们掀起了购买黄桃罐头的热潮。当地各家企业订单突然暴涨,科冠食品也不例外,可仝传伟却陷入了两难:“要想把握机会,就得扩大生产,可是企业资金跟不上,要是按部就班,错失了这次‘购买热’,以后是否还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把企业推向市场?”犹疑之际,砀山支行主动联系了他,300万元“云义贷”帮助他渡过难关。

“要么毁灭,要么重生!”有了建行的资金支持,仝传伟不再犹豫,选择带着科冠食品走向“新生”。2021年,科冠食品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也正是这次契机,科冠食品走出了国门,到2023年,其出口订单已占全部订单的50%。

与科冠食品一样,安徽德高食品有限公司也是砀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企业,成立于2016年,前身同样是一家当地老字号罐头食品厂。德高食品走的是技术创新路线,6年前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目前已经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1个,发明专利2个。公司的“待进材料平整装置码垛机”和“一种方便乳料杀菌机”等专利技术获得了政府奖励。在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德高食品榜上有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更高追求,黄桃罐头的销售市场和前景越来越宽广,德高食品依托自身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始谋划怎样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契合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比如在产品包装上,国内年轻消费群体更追求“颜值”,传统的玻璃罐装不再受青睐,德高食品便在外包装设计上引入更多时尚元素,并推出了200g、315g、820g等不同规格包装,欧美客户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德高食品便改用马口铁罐包装,不仅更加轻便,而且具有防腐功能,更加健康安全。为了进一步拓展销路,德高食品还尝试入驻电商平台,引入当下时兴的主播带货,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

“科技创新不仅为德高食品打开了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据德高食品负责人姚志博介绍,企业计划在创新的路上继续前行,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姚志博走上了“寻找资金”之路。面对几家银行给出的利率水平,以及出具抵押物的要求,姚志博有些泄气。在砀山支行联合园区举办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中,建行“善新贷”产品让他眼前一亮。成功对接后,支行快速为德高食品准备材料、申报审批,仅用3天时间,800万元信用贷款便发放至德高食品的账户。姚志博感叹:“建行的服务速度可以与科技进步的速度媲美!”

在建行的资金支持下,德高食品的产品体系更加完善,销量也一路攀升,2023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2亿元,出口总额跃居砀山县食品类企业首位,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有了第一次愉快的合作经历,德高食品在建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外汇业务也全部转至砀山支行,姚志博还主动做起了建行优质服务的“宣传大使”。在他的引荐下,砀山支行成功为德高食品下游企业安徽春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了300万元“善新贷”,向这家从事水果肥料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注入了发展动力。

乡村羊肉馆变身“网红打卡地”

“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宿州萧县,这句谚语广为流传。萧县是一座因“羊”而被熟知的县城,有着“中国羊肉美食之乡”的美誉。萧县羊肉汤已有300多年历史,其汤汁乳白、醇厚,缀以绿色香菜及红色辣椒,分外美观,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可以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祛除。

走进萧县,遍地都是“羊肉馆”。“老字号名震徐怀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的民间之说,既承载着萧县人的记忆,也诠释着这个皖北县城的热情。许敏是萧县许堂五香羊头馆的第四代传人,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县羊肉加工技艺传承人。1926年,其曾祖父开办羊汤馆,以味取天下,传承至今。许敏致力于弘扬伏羊饮食文化,在2000年夏天创办了萧县伏羊文化节,一直延续至今。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伏羊节已从单纯的民间自发活动变成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亮丽名片。伏羊节越办越精彩,也让许堂五香羊肉馆成了“网红打卡”必选之地。随着客流量和订单越来越多,许敏开始尝试研制新菜品、升级改造店面。在萧县支行200万元“商户云贷”支持下,许堂五香羊肉馆焕然一新,推出的鱼咬羊、五香羊肉、麻辣羊拐、香辣羊腿、全羊宴等新品菜肴广受食客欢迎。不仅如此,萧县支行还向许敏推荐了“建行生活”平台,成功实现双向引流。

2023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前夕,萧县支行接到县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利用网点LED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为伏羊文化节宣传。为了给属于萧县人的“夏日狂欢”助力添彩,支行负责人邀请许敏一起到当地商务局“毛遂自荐”,希望政府通过“建行生活”平台布放消费券,省去向第三方平台支付的手续费。双方一拍即合,服务方案得到政府认可后,萧县支行立即行动,在许敏的推介下,当地多家羊肉馆及消费类商户入驻“建行生活”平台,支行仅用5天时间便完成了近50户商户资料录入及平台入驻工作,赶在伏羊文化节开始之前完成了170万元政府消费券的发放,帮助政府实现文化搭台,消费先行。伏羊文化节期间,政府消费券带动消费近500万元,全县餐馆食客接待量和销售额也均创历史新高。

一碗羊肉汤,满城烟火气。7月15日,2024年萧县伏羊文化节正式启动,一场夏日盛宴再次搅热了这座皖北小城。文化节期间,萧县支行再次联手萧县商务局、文旅局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萧城”伏羊文化节专项政府消费券发放活动,总金额400万元,第一轮100万元消费券已带动消费600万元。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