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芯片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重要支撑。宿州市农科院首席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吴兰云,将大半辈子心血倾注于小麦种源“芯片”研究,持续破解小麦生长密码,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7年,吴兰云自安徽农业大学毕业,怀揣“育得良种慰苍生”的梦想,毅然投身农业科研第一线。三十余年来,她矢志不渝、扎根大地,先后培育出小麦新品种11个,成功选育出黄淮海区域首个通过国审的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宿1510”。2022年,“皖宿1510”在萧县永堌镇窦庄村的百亩示范田测产高达883.6公斤/亩,刷新了宿州小麦产量的历史纪录。
提及这些小麦新品种,吴兰云的脸上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激动。每一个选育而出的小麦新品种背后,都历经了漫长的探索以及无惧失败的攻坚历程。吴兰云每年都会进行两三百个麦种杂交组合,然而最终能够被选中并继续试验的仅有一两个。为培育新的产品,她率领团队已收集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数千份,深入研究小麦种源“芯片”,完成杂交组合2万多个,竭力破解小麦生长的密码。在这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吴兰云因工作环境的影响,哮喘病情日益严重,但她始终坚守在一线,不忘初心,从未退缩。
工作三十七载的吴兰云即将退休,她在倾心小麦育种工作的同时,对这项工作的传承极为关切,毫无保留地培养年轻一代接力奋进。
全媒体记者:姚舜语
新媒体编辑:崔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