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年砥砺前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走过了七十年的辉煌历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的历史画卷中,立法工作是主轴之一。自我市获得立法权以来,宿州市人大聚焦生态保护、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陆续制定地方性法规16部、修改2部,不断推动全市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成功打造了地方立法的“宿州品牌”,开启了宿州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更多次强调,“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宿州市人大常委会谨记嘱托,着眼宿州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实践,适时出台了多部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地方性法规。
夹沟香稻米一直是宿州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其种植历史悠久,风味出众,曾作为贡米进入宫廷,有着“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但在现实中,夹沟香稻米一直存在着品牌影响力弱、环境适应性差、市场占有率低等突出问题,亟需从地方立法层面,加强对夹沟香稻米的系统保护和监督管理。
2023年5月26日,《宿州市夹沟香稻米保护条例》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在夹沟镇镇头村香稻米绿色种植基地,村党总支书记孔聪聪对记者回忆道,以前夹沟香稻米虽好,但缺乏保护,一直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销售的模式中。《条例》出台后,明确了行政区域内夹沟香稻米的种质资源保护、种植、加工、销售、知识产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同时,细化了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形成了做好夹沟香稻米保护和发展的工作合力。
如今,在夹沟香稻米镇头村核心产区,1600多亩香稻米连片种植,稻穗滚滚,连年高产。村民们通过深加工香稻米,提高香稻米绿色附加值,产品已经陆续走向全国市场。
中央有决策,地方有落实,党委有安排,人大有行动,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一直是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宗旨。自2015年以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聚焦生态保护、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6部,其中5部法规在相关领域属于全国或全省首创,两部法规入选安徽省法制十大行政立法事件,多部立法被国家及省级媒体关注报道,成功塑造了地方立法的“宿州品牌”。
全媒体记者:郑彬彬、毛峰
新媒体编辑:陈影影、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