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如何预防青少年溺水已显得尤为重要。
溺水是指大量的水液被吸入肺内,从而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发生溺水以后,患者会出现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患者可因大量喝水出现上腹部膨隆,绝大多数的患者也会出现四肢发凉,意识丧失,严重的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溺水也是常见的意外死亡的原因,建议如果要游泳锻炼,要到安全正规的游泳场所里面进行。
夏天游泳注意事项
1.饭后、饮酒不宜游泳;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
2.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
3.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
4.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
5.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6.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
7.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
8.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9.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
如何防溺水?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预防溺水应做到以下几点:
1.游泳前要接受专业指导,熟练掌握游泳技术。
2.长期从事水上作业的人要定期体检,癫痫的慢性疾病患者,不宜从事水上的工作。
3.在游泳、划船时不要饮酒、服用易导致瞌睡药物,如感冒药、抗过敏的药物,精神病药物等。
4.当自身能力不足,不要尝试施救。
5.不要在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
6.从事水上作业的人,应尽量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在下水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宜在水温较低的水域游泳。
溺水急救心肺复苏正确的流程放正体位、清洁异物、人工呼吸、胸部按压。
如果出现了溺水的情况,需要将体位摆放中正,采取头低仰卧位,并且迅速清理口腔以及鼻腔中的污水、污物等其他的异物,可以通过拍打背部的方式,促使气道部位的液体排出,并且保持气道的通畅。保持气道打开状态,进行人工呼吸,能够达到维持呼吸,解除组织缺氧状态的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防止重要器官出现不可逆损伤。在这期间还需要配合胸部按压,需要将双手十指相扣,只用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以及乳头连接中点部位进行按压,能够建立人工的血液循环,以免身体缺血缺氧。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还需要及时拨打救护车,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的期间,需要进行心脏复苏的急救,能够争取一定的抢救时间,提高病人的成活率。我院24小时急救电话:2233120、2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