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以“人人、处处、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主动作为、优化服务、精准施策,疏“堵点”、化“痛点”、解“难点”,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为助力我市经济跑出“加速度”贡献企服力量。
在安徽炎黄液压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赶制订单。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家企业还因资金短缺面临停产风险。
安徽炎黄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崔响:“我们想扩大产能,但是资金周转有点困难,包保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我们对接银行,短短一周时间资金流到达我们账户了,帮我们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毕崔响所说的“包保干部”,是萧县经发局的工作人员张碧野。作为全县264名包保干部之一,他每月至少走访企业一次,摸需求、解难题。针对融资难,萧县建立银企对接绿色通道,目前,已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3亿元。
审批慢、流程多、多次往返于多个部门和窗口,曾是企业的“头疼事”。光大绿色环保再生能源(萧县)有限公司因扩大产能急需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进行融资,萧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启动“帮代办”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采取“拿地即发证、竣工即交证”新模式,原本三天的手续现在一天就办理完毕。
从“企业跑”变“干部跑”,萧县通过“问题清单+闭环管理”机制,已累计解决企业诉求426件,推动15个项目提前投产。
精准高效服务好企业,就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最好体现。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对标学习杭州先进经验,以宿事“速”办工作平台为载体,专班抓调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落细上级一揽子增量政策,最大程度放大政策红利。同时,精准对接企业融资、用工等各方面需求,提供全流程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企业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共减免小微企业登记费用10.8万元。全市在库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不包含房地产开发项目)52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个。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社会领域投资增长45.2%。
融媒体中心:毛峰 萧县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崔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