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 ,以富民强村为出发点,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强化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基础、调优农业结构、加快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萧县的宿州市华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出口意大利的家用方便手提袋。企业开办进村,让众多村民尝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甜头。
立足于萧县的人力资源优势,该公司瞄准家居市场,将产业向乡延伸、向村覆盖,并通过订单生产、劳务协作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将更多增值收益让利于民。
同样忙碌的还有位于张庄寨镇的萧县现中家庭农场负责人丰现中。自返乡创业以来,丰现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技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与农户签订统购合同,由合作社提供“儿菜”种植技术,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最大限度降低种植风险,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
近年来,我市依托“千万工程”这一持续升级的活动载体,积极推动村企双向奔赴、深度联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环境、做好服务,支持企业联农带农,不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科学统筹资金,补齐“双基”短板,聚焦村落、田园、建筑、文化整体功能,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目前,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万余个、家庭农场3.9万余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300多家、位居全省第一;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已达2387家,实施“兴村”项目2740个,“兴村”1096个,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6亿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6元。
全媒体记者:马景飞 张旭
新媒体编辑:娄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