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7-3035678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农耕探文明》:水果口感的姜,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
2023-12-27 18:04   来源:央视一套   作者:   

铜陵白姜

打破人们对姜的固有认知

它既是佐料,也是餐桌主角

口感少纤维、似水果,形似佛手

从“姜阁保种催芽”

到“高畦高垄种植”

再到“搭棚遮荫”……

独有的种植实践与农耕智慧

构成独特的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铜陵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

丘陵低缓、地势平坦的土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丰沛雨量

共同孕育出这一独有的生姜品种

姜农在九月收获季抢收白姜

松动土壤、拔出姜株、剪除姜芦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北宋时,铜陵隶属池州府

因皮白肉嫩、口感醇香

铜陵白姜被纳为朝廷贡品

《本草图经》记载

“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

由于铜陵白姜生产初具规模

成为当时全国重点生姜产区之一

每年三月

姜农开始在姜田挖出深沟

培起宽5米、高60厘米的畦

畦面上以横向55厘米的行距

开深35厘米的高垄

一条条土垄

促进多余水分的排出

为白姜提供营养充足

土质疏松的生长环境

50天后嫩苗初生

姜农开始搭建姜棚

将芭茅草均匀铺在竹架上

给姜苗提供阴凉的环境

盛夏时分

姜苗逐渐壮实

需要大量阳光才能更好地生长

随着时间过去,芭茅叶片日渐枯萎

满足了白姜生长的阳光需求

“端午盖顶,重阳见天”

姜农对大自然微妙变化的洞察与利用

成就了铜陵白姜低纤维的水果口感

半年的生长期过后

白姜在中秋前后迎来丰收

一年一度的姜王比赛拉开帷幕

这是铜陵姜农每年最重要的盛事

姜王评选标准严苛

要求白姜外表美观、颜色纯正

以及气味浓郁、品质安全

收获之后的白姜

在每年立冬前后

其姜种会被送到姜阁当中

进行为期5个月的保种催芽

姜阁内部采用竹木结构

半年火烤,半年空置

一年当中循环往复

铜陵降雨较多

为避免屋顶和内部受天气影响变形

或竹制姜架因潮湿生出粉虫

从而导致催芽失败

姜阁内部在上百年间屡经修葺

姜种在阁内每层用荷叶隔开

底部火塘放入芭茅和干柴

早晚加温控制姜种的温度湿度

既能保温防冻,又具杀菌除虫等功效

这是铜陵白姜保种的独创技艺

次年清明预备下种前

“姜把式”把火烧旺,加温催芽

水灵灵的芽尖冒出后,姜种出阁

“姜把式”添减柴草,去湿保温一天不落

栽种前将各家姜种如数奉还

这些姜种花费巨大心血照料

因其是全村人来年的希望

收获季节

白姜的香味弥漫在街头巷尾

这种特色饮食文化融入铜陵人日常生活

铜陵白姜的制作工艺已传承千年

种姜、吃姜、送姜礼等特色姜文化

共同构成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铜陵人会将白姜作为菜肴或点心直接食用

在腌制白姜方面

每家都有每家的味道

四口之家每年吃掉一百多斤白姜

如何用简单调料配制美味腌姜制品

也成为当地人的终生课题

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

白姜已有80多个深加工品种面世

白姜产业链也不断向高端延伸

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研发出拥有八道菜的“白姜宴”

期待姜以多元方式融入中国美食地图

铜陵白姜形成的独特技艺

遵循着道法自然的农耕智慧

体现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

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铜陵姜农见证着白姜的岁岁年年

白姜也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数千年的农耕实践中

下姜阁、祭始祖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白姜文化

12月25日起

周一到周五 CCTV-1 18:20档

《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

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