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挑战扑面而来的时刻,年成交额大幅增长超50%,这是一桩什么样的生意?
安徽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339.54亿元,较上年增长50.7%。
技术交易一般包括开发、转让、许可、咨询或者服务等。传统时代,“技术”多以“图纸”为载体,因而我们也可通俗地将这种交易称为“卖图纸”。
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增50%以上,自然可看出安徽各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等所创造产生的科技与技术成果,具有了较高的可转化与实用价值,因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纷纷下单买单;也可看出交易环节更加畅通,买卖双方可以便利地实现交易。
有输出必有输入与吸纳。2023年,安徽全省输出技术合同增长50.7%,吸纳技术合同的增长则更为猛烈,达到了54.2%,成交额4734.24亿元。显示安徽对科技与技术的需求十分强烈。
但无论输出与吸纳,均与安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
企业界的感受更为深刻。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企业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公司,今年以来连连中标大单,凤阳、乐山、淮北、绩溪等地的污水处理项目纷纷被其拿下,卖点就在于其拥有污水处理方面的成熟核心技术。以优质高效的技术优势竞逐市场,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魅力。亦因此,这家公司从“甜头”中嗅到要义,越发深度参与科创,还与安徽大学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目前,双方正共同推进二氧化碳产业化项目中试生产线建设。
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竞争力迭代升级,让技术合作与交易越发频密。今年2月28日,以“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闻名的安徽东超科技,与京东方智慧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型显示创新生态圈,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此前,东超科技已与多家高校院所展开合作。从一家小小的初创企业,到全球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短短7年多时间,“壮骨”的核心配方就是科技应用。
让科技与技术成果从科研院所、从企业机构中走出,并在市场中合法自由流动,依托的是健全的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及相应的管理与服务,还有科交集市展会、企业家沙龙以及信息传播平台等,均从不同角度为这一市场的顺畅流通服务。(必须插一句非广告,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科创融”平台,正是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顺势而生的,着力连接政府、企业与企业家、科研院所与科创工作者,畅通科创信息流动,营造澎湃向上的科创舆论氛围。)
省科技厅的数据还显示,2023年,合肥市的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了1200亿元,同期,南京突破1000亿元,杭州则为1588亿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是挑战也是空间,我们还要继续爬坡过坎。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科技的魅力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