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以农观政改作风,对“三农”问题“慢性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全面体检,开出“靶向治疗、通络活血、固本培元”三方子精准施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目前,已组织60位领导干部,走访行政村8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2个、农户32户、村两委干部47名,现场解决问题74个,收集交办问题239个,解决共性问题3个。
改进作风真走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坚持开门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沉到一线,倾听群众诉求,破解发展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厅党组高度重视,印发访企入村工作方案作出总体安排。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多次召开厅党组(扩大)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推进。安排专人做好厅领导干部入村走访服务协调、问题转办等工作,建立访企入村工作台账,推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深入乡村了解涉农政策落实、生产经营、农村风气、要素保障等情况,实事求是收集问题,真心实意听取意见。回应农民群众诉求,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录入省“为企服务”平台,实行“受理—交办—反馈—回访”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将入村走访与“三夏”和防汛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与联系包保、定点帮扶等工作机制相衔接,尽可能覆盖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提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开会听汇报,不要书面材料,不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加强走访活动统筹,科学安排走访乡村、走访对象,确保不扎堆、不重复。
以农观政找问题,深挖作风“病根子”
党员干部静下心、花时间、用力气开展访企入村,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问题和建议,找准问题病灶、剖析作风根源。“望”整体态势。厅级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村、田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看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村民生活,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概况。“闻”多方声音。重点走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一对一”“面对面”听诉求,了解农民群众急难愁盼。同时,通过请上来的方式,先后邀请小岗村党委书记李锦柱,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徐淙祥作客“三农讲堂”,讲述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问”对策建议。入村走访中,主动问计于民,向基层干部、能人大户、返乡人才等,请教解决问题的“金点子”。通过走访收集了许多好建议,如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钱不够问题,基层同志提出“国家补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筹一点”建议。针对高标准农田管护难问题,基层同志提出“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入、多模式并行”建议。“切”关键要害。重点查摆涉及面广、反映强烈、高频反映的问题诉求,从中梳理出共性问题重点解决。开展专题行动以来,已梳理出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机制不到位、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不完善等涉农共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普遍性、规律性原因,从而揪出深层病根。
标本兼治除顽疾,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深入走访发现问题基础上,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既实打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又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共性问题。开“靶向治疗”方子解急难。对收集上来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立行立改,集中力量解决,力求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比如,在不误农时上,针对夏收时间紧、任务重、机需量大的现实,组织16万台收割机,提前3天完成夏粮收获,确保颗粒归仓。在农田水利上,帮助利辛县齐众家庭农场疏通周围沟渠300余米、灌溉水渠500余米,有效解决灌溉难题。在产品销售上,帮助肥西县农户唐成彬协调入驻抖音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一场直播卖完3000多斤桃,解决了桃子滞销问题。在金融服务上,协调金融机构为霍邱县124名种粮大户、粮食经销商、加工企业等办理“粮食产业贷”7122万元。
开“通络活血”方子建机制。把解决个性问题的有效实践,提炼固化为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机制,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问题”、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跃升,让问题不反复不反弹。针对梳理出的共性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研究出台政策意见。比如,针对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不到位问题,将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机制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审核前置条件,争取在省级财政安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中单列管护资金,正在研究制定《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规定》。针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不完善问题,已公开征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范围及补贴标准调整意见,明确了新一批“退出”“退坡”机具清单,研究制定了我省“优机优补”“有进有出”实施方案。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正在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建设指导意见,探索构建“省级投入引导、市县补贴配套、镇村农户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开“固本培元”方子强作风。问题背后反映的是作风问题,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让干部愿担当善作为。在防控上,精准识别并动态更新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点及配套防控措施清单,明确红线、扎紧笼子,强化刚性约束。在监督上,健全同驻厅纪检监察组联动机制,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在用人上,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提拔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推动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树立起鲜明的用人导向。(记者 彭旖旎 通讯员 陶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