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7-3066397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安徽创新馆办火“科技店”
2025-08-20 08:24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作者:   

促成交易额1600亿元、培育持证技术经理人近3900人、挂牌转化成果3700多项……这些数字见证了国内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公共场馆——安徽创新馆五年来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辉煌成果。从双主体运营机制改革到科技成果“前店后坊”式产业化机制、从打造新型科技成果转化谱系到创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模式……安徽在创新推动领域的探索在这里集聚呈现。

构建成果转化“高速通道”

每天,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的信息平台,省内科创+产业领域的合作、沟通、交流,都在默默进行着。

“我们打造‘前店后坊’式产业化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不断深化。”安徽创新馆馆长陈林介绍,安徽科技大市场,以“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为导向,将安徽创新馆作为“前店”,搭建成果集中展示推广平台,以省市县三级分市场和产业化基地为“后坊”,推动科技大市场功能向县域下沉、向交易后环节延伸。同时,在省内市县、产业园区广泛布局线下分市场,目前已成功在地市布局建设16个分市场,实现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覆盖。

在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分市场,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便挖掘出40余个企业技术需求,推广了200余项科技成果,并推动建设了省内首个微纳传感材料中试基地。

每月,安徽创新馆都会推出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及对接交流活动,技术合同成交则通过线上平台匹配撮合,形成“线下月月有活动,线上天天有交易”的模式。该馆举办的安徽“双创汇”、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交易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搭建起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桥梁。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近3万家。

近年来,安徽创新馆重点工作写入国家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等国家、省市重要文件。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17项,其中国家级荣誉5项,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架起科研与市场的“桥梁”

“技术经理人一头连着市场和产业,一头连着科研院校。”安徽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黄磊说。黄磊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淮北万特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电力应用人形机器人缺乏技术支持,为企业积极寻找相匹配的技术,成功牵线对接高校专家团队,双方携手合作,仅半年就研发出备受认可的“万小特”人形机器人。在黄磊看来,他的工作就是为企业和科学家“做媒”,解决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成果定价难”等问题,进而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场”加速走向“应用场”。

像黄磊这样的“科技红娘”,在安徽创新馆的培育下不断涌现。2020年7月,安徽创新馆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该馆已培养持证技术经理人近3900人,让安徽技术经理人“从无到有”。

依托技术成果转化交易等活动,安徽创新馆不断探索科技招商“市场化”新模式,组织开发“展商——成果——需求——对接——项目签约”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加速全国高企、优质科技成果、科研人才等在安徽汇集。今年在合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期间,安徽创新馆组织“蓝马甲”技术经理人“淘金团”,以“价值发掘者”和“资源调度者”的双重身份,累计挖掘成果产业化项目245项,达成合作意向24项,意向金额7.3亿元。

探索推动创新“新路径”

推动创新,需要不断强化科技要素资源向基层流动。

近年来,安徽创新馆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在加速安徽科技大市场全省全覆盖的同时,着重推动科技要素向县域流动,帮助全省县区对接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该馆会同上市公司元六鸿远、深圳架桥资本等组建投研孵一体的合肥协同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批合肥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深度参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分中心、省产业研究院前期组建方案研究及起草工作。这些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为基层开展成果验证、需求挖掘、项目引进、企业孵化等提供了专业科技服务。截至目前,该馆已累计服务县区产业园区197个。今年以来,安徽创新馆、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联合合肥市工信局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工作,增设“县区专场”,紧密结合属地企业需求,加快推动合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另一方面,安徽创新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连续举办、承办中国(安徽)科交会、合肥市“科里科气”科创荟、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等活动。累计活动举办次数较2020年增长1252%,吸引国内外上万家次科技企业来安徽参展参会。

链动全国科创服务生态

科创生态构建,全国一盘棋。

安徽创新馆牵头在合肥发起成立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等17个省市72家科技大市场及专业服务机构。与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澳门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立皖澳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

该馆组织开展“四进三就地”(即进高校院所、进产业园区、进龙头企业、进投资机构,推动成果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常态化成果挖掘征集活动,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加强与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瑞士伯尔尼大学等国际知名机构合作,组建中瑞生物免疫技术创新中心、斯图加特GTC中国技术转移中心。

该馆参与发起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服务战略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及中部技术市场联盟,当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首届副理事长单位。与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长三角科创资源跨区域联动。获批深交所安徽创新基地,引进杭州璟佑资本、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与浙江银杏谷资本、省种子基金等联合成立2亿元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成果转化基金,承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省委金融办“万企融资对接”系列品牌活动等。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