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7-3066397投稿:suzhouxinwenwang@126.com广告投放:0557-3054418
首页 > 正文

"安徽首创"破题跨省办事堵点
2025-08-25 08:32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作者:   

线下开“专窗”、线上设“专栏”,甚至连银行自助终端也能异地办理政务——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正在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悄然重塑居民的办事日常。

日前,记者了解到,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中“去哪办”“不会办”“不能办”等现实痛点,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部门联手推进系统打通与数据共享,以场景应用为抓手,构建跨省通办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长三角已实现179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包括首次申领身份证、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等;驾驶证、行驶证等40类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其中,由安徽牵头开发的长三角政务地图、政务服务赋能银行自助终端、“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长三角出生“一件事”等创新模式,已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一张图”破解“去哪办”

过去,企业和群众办理跨省业务,往往面临“办事入口藏得深、线下网点找不到”的困境。为此,安徽率先在全国推出政务服务地图,在此基础上,安徽省牵头联合沪苏浙建设长三角政务地图,三省一市统一标准开发,通过线上点对点链接电脑端、移动端办事入口,线下直观查找最便捷的窗口端、自助端服务场所,方便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事方式。

记者在皖事通APP首页找到“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点击进入,在主题地图中选择“民生服务主题地图”,右侧场所类型筛选框下拉:汽车以旧换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家电(厨卫)以旧换新等场所类型一键查询,地图便会根据你的位置信息自动给你定位到最近的换新场所,还可以查看场所简介以及联系电话,点击导航即可前往。

目前,长三角政务地图仅在安徽就覆盖了8.3万个服务场所,访问量约2亿人次。在长三角政务地图上,安徽省又陆续推出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类主题地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主题集成服务引导,实现从“能办事”到“好办事”的体验升级。

银行终端变身政务服务点

依托银行网点分布广、终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安徽联合沪苏浙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将政务服务嵌入银行自助终端,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没想到在银行就能查询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现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办事居民赞不绝口。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2.3万台自助终端已支持异地办理612项事项,其中安徽上线142项。群众可在这些设备上一站式办理社保、公积金、医保等高频业务,实现“家门口办事”。

为避免各部门重复布设设备、资源浪费,安徽还推广“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兼容多类终端与外设,目前已覆盖5600多个服务场所,关联6000多台自助终端,支持1200个事项自助通办。

“虚拟窗口”实现跨省“面对面”

屏幕互联、远程协助,破解“不会办”难题,“远程虚拟窗口”的服务创新,打破了异地办理壁垒。

“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去上海,在阜阳半个小时就办好了。”日前,阜阳市民马先生在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虚拟窗口”,成功办理了不动产继承权登记业务。

在不改变各地原有业务规则与系统的前提下,通过视频连接,属地窗口人员可“屏对屏”实时指导异地申请人填表、提交材料,“手把手”协助完成办理。群众在本地窗口,即可获得与外地窗口“同质同效”的服务。

目前,该模式已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安徽已设立126个远程虚拟窗口服务点。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

以往在沪苏浙出生的安徽籍新生儿,办理出生登记、医保、社保等需往返两省份多次。如今,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出生“一件事”实现全程网办。

通过跨省数据共享与流程重构,办理环节从15个压缩至2个,办理时间从18天缩短至5天,申请表格从6份减为1份,填写字段从484项降至125项。父母不再需要跨省奔波,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

安徽聚焦办理关联事项需要异地跑问题,推动“一件事”跨省通办。从企业和群众跨省生产生活学习相关需求出发,将需要跨省(市)办理的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跨省“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

从“来回跑”到“零跑动”,从“一堆表格”到“一网通办”,长三角政务服务的这些突破,不仅源于技术赋能,更来自区域协同的制度创新。安徽在这些改革中多次扮演“首创者”和“推广者”角色,体现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主动作为的态势。政务服务的边界正在消失,“跨省”如同“同城”的体验,将不再是想象。(记者 张毅璞)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