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在砀山县玄庙镇天蕈家庭农场,一排排标准化种植大棚整齐敞亮,大棚里的栽培架上,一朵朵黑色的鸡枞菌如雨后春笋般撑起小伞,密密麻麻,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鹿金正在大棚内查看鸡枞菌的生长状态,几名工人正在采摘、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鹿金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大棚需要投资放置三万个菌包,而菌包基本上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次,而且黑皮鸡枞菌容易破损,所以摘菌、削根、分拣、包装等工作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因此,黑皮鸡枞菌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实现增收。如今,每天在农场里务工的村民有近二十人,大部分都来自周边村庄。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玄庙镇在原有食用菌种植基础上,创新引进新品种,加强管理,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效益。小小黑皮鸡枞菌为村民撑开了“致富大伞”,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引导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138个、家庭农场39658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343家、位居全省第一;培育认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439人。加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新增省级长三角基地8个,全市28个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41.6亿元;在沪苏浙地区销售额达19.3亿元。加强农业“双招双引”,新增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平台项目100个,投资总额306.362亿元。
全媒体记者:马景飞、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董萧 许栋溢
新媒体编辑:陈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