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种“坐不住”的使命感,让无力者有力;她用法律知识,温润群众的心灵。
20年来,她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晴空,让求助者看到希望、让哭诉着绽放笑容,用责任彰显担当。她就是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姗姗。
日前,在埇桥区人民法院,雷某某交通事故索赔案,正在审理。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年前,由于伤者家属张雷缺乏法律知识,从自行向肇事者追讨,到独自与保险公司交涉,再到被踢皮球式的一拖再拖,张雷的维权经历了波折。武姗姗接到张雷的求援,深入了解案情后,指导他取证留档,争取到了除治疗费以外的合理索赔费用10万多元。雷某某最终获赔各项损失48万多元,让张雷很感动。
“非常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和武主任的帮助,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们一家希望,不然我母亲交通事故的事情,怕是不能那么顺利的解决”。受援人张雷说,武主任真的特别的尽职尽责,为了我家人这个事情操了不少心。
2019年11月8号,受援人葛红侠侄女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腿被撞成重伤,不及时医治会有截肢的风险。侄女的家庭在当地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而肇事人的赔偿款却拖着不给。葛红侠哭诉着说,侄女治疗期间需先行垫付的医药费,是一家人无法承受的巨款。
受援人葛红侠说:“自己家里也没有钱嘛,问肇事者要钱,肇事者也不给。被逼急了,总共垫付医药费,才给了5万。面对庞大医疗费,30多万根本拿不出来。”
武姗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和法院沟通协调,包括保险公司,我们也是多方做工作,电话沟通呀,包括我们去找她沟通,也同意和肇事者三方达成一个三方调解协议,快速的拿到了第一笔赔偿款。”
“当时他是不愿给,一直拖着,我向亲朋好友借,所有钱都借光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后来知道有法律援助,当时找到武珊珊主任,没报很大的希望,但没有想到,她很上心、很负责,经过几次的官司调解,最终肇事者给了17万元。”
葛红侠说,武主任,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在多方调查、核实、调解,可以说是不辞劳苦的奔忙,给了我们亲人般的温暖,要不然这个家也就散了。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受援人感激的话语中,说的频率最多的,就是责任心!
“武主任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对我们也是比较好,特别关心,经常慰问小孩腿怎么样了”。葛红侠说,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办案非常有耐心,很细心的人。
面对来访群众,武姗姗总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个座位、一杯热水、一个答复”的服务;有些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即便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她也不会“一拒了之”,总是以“热心、用心、贴心、耐心、爱心”滋润民心,帮助受援人解决急难愁盼的事。
武姗姗同事李安慧说:“武主任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每次只要接到求助者诉求,她有一种不办好不罢休的韧性,尤其是她的专业知识扎实、过硬,办理的案件质量就非常高,群众的满意度、评价也就非常的好。”
自2005年以来,武姗姗先后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万余件、解答咨询8000余人次、为经济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三下乡”服务标兵,“安徽省司法行政十大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
武姗姗满怀激情地说:“我将继续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扎实工作,永葆对法援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努力传递更多的司法温度。”
法律援助虽是无偿服务,但对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丝毫不打折扣。为了守住法律援助质量“生命线”,武姗姗组建“法律专业团队志愿者”,在“快”字上下功夫,在“联”字上动脑筋,在“严”字上出实招。推行“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等诸多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武姗姗说:“弱者维权实不易,我以法援润民心。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是泪流满面求助者的哭诉和无助,经过我们全力的帮助,最终迎来的是,笑容满面、热泪涌流的感谢、亲情的握手和拥抱,那么此时,我就由衷地感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价值感!什么是奉献的快乐,这就是!”
全媒体记者:何家迅、毛峰
新媒体编辑:周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