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合肥5月17日电(徐栩 詹燕南)5月16日,“千秋对话 诗韵宿州”首届白居易诗词大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安徽宿州召开。专家学者与白居易文化关联城市嘉宾齐聚一堂,探秘白居易与宿州的千年渊源,解码诗人创作中的宿州文化基因,以白居易诗词文化挖掘利用赋能宿州文旅事业发展。
宿州,地处皖北,承楚汉雄风、融南北气韵,是一座“有文化、有风景、有烟火”的诗意之城。少年白居易在符离古镇的草堂中挥毫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千古绝唱;嵇康的琴声、闵子骞的孝德、钟馗的凛然正气,与白居易的济世情怀共同构成宿州的文化底色。今天,这片土地上依然涌动着诗意的基因,传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化使命。
著名文史学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诗画中国》文学总顾问李定广做了精彩发言。他说,白居易诗词大会由宿州来举办,具有示范性和典范性意义。宿州对白居易一生影响至深,其在宿州前后生活多达22年,留下与湘灵缠绵一生的凄美爱情故事,写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等家喻户晓的传世诗词,这就是宿州最大的文化IP,“破圈”效应显著。挖掘开发好白居易文化,宿州责无旁贷,期待宿州成为白居易诗词大会的永久会址。
白居易是宿州独特的文化基因。受邀参会的白居易文化关联城市嘉宾,洛阳文学院院长、洛阳市作协副主席王小朋建议,宿州可以依托当地高校研究力量,做好历史风貌与史学的考证研究,加强白学研究与价值阐释,牵头打造区域性白学学术研究中心。同时,建设以“白”冠名的标志性景点,形成与杭州白堤、洛阳白园齐名的文旅地标,让白居易真正成为宿州的城市名片与地域象征。
扬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扬州市广陵区档案馆馆长周冠钧说,白居易成长于宿州,这里是他人生观形成和情感归属的启蒙地,留下了大量诗篇和生活印记。以首届白居易诗词大会为起点,建议宿州进一步挖掘开发好当地丰富的白居易文化资源,同时串联白居易文化“朋友圈”,持续性打造白居易诗词大会品牌活动,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吴怀东说,白居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宿州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研究白居易,就要研究白居易在宿州漫长的生活,研究宿州对白居易的重要影响,做好白居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白居易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导杨效忠认为,宿州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符号——符离集、通济渠、白居易,兼具田园与河道共鸣、旷野与艺术共融等元素,这些都是文旅策划的创意源头。建议宿州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用好白居易诗词文化的优良基因,培育文化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诗词文化新地标。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韩震军建议,宿州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深度开发白居易文创产品,围绕白居易在宿州踪迹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营造多元化文化场景,让“离离”“符草”等白居易诗词中的文化符号看得着、听得见、摸得到,努力打造好“白居易”这张文化名片。
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赵汗青说,一条大运河,贯穿南北,连通古今。宿州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是世界文化遗产,《长相思·汴水流》等白居易诗词正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议宿州依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文化IP联动,打造“运河诗词文化带”,促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
今日之宿州,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如何让白居易诗词文化古为今用,实现成果的转化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宿州面临的重要课题。“宿州将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以文传声,推动白居易诗词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不断打造‘诗韵宿州’新名片。诚邀各界专家学者、文旅同仁、媒体朋友成为宿州文化的‘代言人’‘智囊团’,为宿州文旅融合把脉支招,帮助宿州打造成为皖北振兴的文化标杆、长三角文旅融合的示范高地。”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泽胜说。
编辑:王晓冬